原标题:华之康六早医疗资讯:鼓励医工协同,支持远程医疗、移动医疗、智慧医疗发展·
9月6日,工信部召开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第五场新闻发布会。以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主题,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装备工业优化升级、加快新能源汽车、工业机床、医疗器械、农业机械装备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、电气设备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情况。
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王镇表示,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,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,成为全球重要的医疗器械生产基地。
2021年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,达到1.03万亿元,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2%;我国PET/CT新增比例实现了从零到40%的突破。骨科手术机器人、聚焦超声治疗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、内窥镜手术机器人、人工心脏等170多个产品从无到有上市。形成了22大类1100多个品类的产品体系,基本满足了我国医疗健康领域的需求。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,中国医疗设备经受住了考验,有力支持了国内疫情防控和国际合作需求。
下一步,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,积极做好医疗器械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。
一是加强基础能力建设。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,鼓励医疗器械与新材料、电子信息等领域合作,努力突破基础材料、基础零部件、基础技术等瓶颈。
二是推进供应链生态建设。积极培育具有生态优势的产业链链主企业,密切上下游合作,构建创新性强、附加值高、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。
三是加强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建设。鼓励医疗产业、医院工厂、医生工程师等医务工多维协同创新模式,加强安全有效、先进优质的医疗器械产品研发和生产。
四是培育新模式、新业态。加大数字化、智能化医疗设备研发力度,推进5G医疗健康试点,支持远程医疗、移动医疗、智慧医疗发展。
五是加快培育产业集群。支持有基础、有条件的地方创建高端医疗器械应用示范基地,打造医疗器械国际R&D和制造高地。
在机器人发展方面,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介绍,2021年,全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300亿元,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36.6万台,比2015年增长10倍,位居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。空间机器人、深海机器人、手术机器人等高复杂产品取得重要突破。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在教育、医疗、物流等领域大显身手。不断孕育新产业、新模式、新业态。接下来,工信部将全面实施《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》,加快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一是夯实产业基础,完善标准、检测和认证体系,支持产学研联合攻关,加快补齐产业短板。第二,积极拓展行业应用,助力各行业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升级。第三,培育壮大优质企业,支持企业深耕子行业,加快成长为专业化、新型小巨人企业。四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,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、产业环境好的优势特色集群。
责任:
本文天辰平台编辑发布,转载请注明出处
扫一扫下载APP